经文:路3:15-17,21-22
施洗约翰所施的洗礼标志着悔罪改过,主耶稣虽具备完全的人性、拥有人的所有感受,却无罪性且从未犯罪,所以耶稣无须悔改,自然不必接受约翰的洗礼。然而主仍到约旦河受了约翰的洗,对此主给出祂的理由:“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参太3:15)藉着主耶稣受洗这一事实,我们看到主承担了我们的重担,祂甘心情愿与我们同在,这一行动显示了神拯救人类的爱,也标志着主耶稣宣扬天国福音的开始,标志着祂承担人类罪过并施行拯救的开始,标志着人类重获恩宠的开始。
一、对教义而言——这是主当尽的义
面对约翰的犹疑,耶稣说:“你暂且许我,因为我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太3:15)这是主耶稣结束了沉默的岁月出来工作时,《圣经》所记录祂说的的第一句话。“义”也是“礼”的意思;暂且”表明这并非必须的,但这样行对完成一切的义却是一个最美的行动。因此约翰听了这话就不再迟疑,立时为主施洗了。那么,这洗礼与完成一切的义究竟有何关系呢?
1、在旧约时代,凡是在会幕或是圣殿里侍奉神的人,在正式开始侍奉之前,必须要先行洁净之礼。主耶稣即将正式开始祂的工作,因此祂藉着这个洗礼,表明自己分别为圣的心意。
2、主耶稣是以“人的代表”之身分受洗。祂虽无罪,但祂所代表的人却都是罪人。所以在祂开始出来工作之初,首先代表世人向神认罪悔改,正如在旧约时代的先知但以理、以斯拉代表以色列人向神悔改一样(参但9:3-19/拉9:5-15)。主实在是罪人的朋友。
3、主耶稣作了谦卑的榜样。祂已隐藏了三十年,现在到了正式出来侍奉的时候,但祂不是靠神迹奇事来一举成名,也不是大声疾呼去召来群众,而是谦谦卑卑来到约旦河,受约翰的洗礼。祂不是罪人,却活在罪人中间。祂是有意识地借自己的受洗来确立洗礼这一仪式,给所有追随祂的门徒树立榜样,使之后那些信从祂福音的人,都作出同样的响应,正如《彼得前书》二章21节所说:“你们蒙召原是为此;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了榜样,叫你们跟随祂的脚踪行。”
4、主耶稣显明了对礼仪的正确态度。人们对礼仪常有两种错误的态度:有人过于重视礼仪,以致落在无知和迷信之中;另有人轻看礼仪,以致丢失了谨慎和敬虔,失去神更深的祝福。礼仪虽是外表的形式,却有它象征的意义,礼仪与真理相结合,能带来完美的果效和见证。主耶稣本就是谦卑的,而藉着受洗,祂的谦卑得以显明在众人面前;祂这样的态度蒙神的喜悦,所以在受洗时,神从天上为祂作见证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主耶稣对洗礼尚且如此重视,作为基督徒,我们对圣餐、洗礼等礼仪,岂不更应重视吗?
二、对约翰而言——这是他使命的成全
《马可福音》一章2-5节概括地描述了施洗约翰的服侍。神为施洗约翰的服侍设立了两个目的:1)预备以色列人的心,使他们持续等候应许的弥赛亚——耶稣基督的降临;2)在旧约与新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宣讲神的律法的众先知的服侍与耶稣的工作联接在一起。施洗约翰是为基督预备道路的开路先锋。在施洗约翰的服侍中,他劝人必须悔改并公开认罪,凡能做到这一点的便在约旦河里领受他的洗。约翰给人施洗的目的并不是使人因此罪得赦免,相反,他是在这些人有了悔改和蒙饶恕的经历之后才为他们施洗的。他拒绝为许多以色列人的宗教领袖施洗,为什么呢?因为约翰要求他们在受洗以先必须拿出生活中真实悔改的凭证来。所以,施洗约翰在《马太福音》三章8节对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说:“你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施洗约翰实际上是对他们说:“在要求施洗之前,你们必须首先通过行为证实你们的生命里产生了真正的变化。”因此,洗礼是一个人真实悔改的验证,是证实人的内心已得到改变的一个标记。然而,接受约翰洗礼的人并不能因此与神建立永恒的和睦关系,也无法因此脱离罪的辖制,这些惟有藉着耶稣基督才能得到成全。约翰的洗礼效力是短暂的,他的服侍是在旧约先知和耶稣基督之间作承上启下的桥梁,为耶稣基督将要宣讲的福音信息预备道路。主耶稣接受约翰的洗礼,不但是尊重约翰先知的职分,承认约翰所传的信息和他的洗礼是从神来的,进而承认约翰是神的仆人,是先知。
约翰深知自己是为弥赛亚预备道路的,他不但传悔改的道、预备人心接受弥赛亚,他更重要的使命,乃是要向众人指明谁是弥赛亚,且将众人引到弥赛亚面前,所以约翰说:“我先前不认识祂,如今我来用水施洗,为要将祂显明给以色列人。”(约1:31)当主耶稣受洗,约翰看见圣灵降在主身上时,他立刻知道主耶稣是基督,是神的羔羊,是神的儿子。从此约翰的信息有了完整的内容,他的使命也接近完成了。
三、对耶稣而言——这是主工作的装备
受洗是主耶稣开始服侍的第一步,祂在受洗时所发生的事,都与祂日后工作的态度、能力和果效有关。
1、祂要在工作和为人上“尽诸般的义”——作到无瑕无疵的地步(参太17:24-27)。①耶稣的工作是接续先知的传统,成全神藉先知所传的信息,而不是另起炉灶、另行一套。②耶稣站在人的地位上,履行神藉先知所设立的圣礼,凡人所当尽的本分,耶稣都一样行,祂不搞特殊。
2、祂完全倚靠圣灵的大能。圣灵降在耶稣身上,不但向世人宣告祂就是神所立的基督(受膏者),并且见证耶稣将用圣灵施洗,使人重生、得以进入神的国(参约3:5)。
3、祂凡事祷告。耶稣在受洗时祷告,天因此开了,圣灵降在祂身上。主明白祷告与圣灵的工作是分不开的。受洗时,主在祷告;洗礼完成后,祂仍不住祷告;每逢有重大事情,主耶稣都要祷告,祷告是祂与父神紧密交流的方式。主的祷告是我们的榜样。《路加福音》九章29节记载:“正祷告的时候,祂的面貌就改变了,衣服洁白放光。”这细节提醒我们一件事:改变通常是在祷告的过程中出现的,祷告打开了我们与父神之间阻隔的大门。如果说之前圣殿中“以我父的事为念”(路2:49)朦胧地指出了耶稣与天父之间的关系,这里的“天就开了”则明晰地确认了耶稣与上帝的关系以及祂的使命。
4、祂满有信心。在耶稣受洗时,天开了,圣灵仿佛鸽子降在耶稣身上,天上有声音,是神亲自向世人为祂作见证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有神的爱作后盾、神的喜悦不断鼓舞,为神作工有何惧复有何求?在当下,圣父、圣子、圣灵三个位格同时出现:这是极重要的时刻,也向我们表明,拯救罪人的工作是三位一体之神的工作。
神学家卡尔•巴特认为,要将耶稣的受洗放到祂的弥赛亚使命的框架下来理解。耶稣受洗的意义就在于,这是弥赛亚使命的开始,也是福音的开始,是三位一体的上帝同在的完美呈现。为什么我们在受洗的时候要“奉父、子、圣灵的名”呢?因为这既是主耶稣在大使命中的教导,也是对主耶稣受洗时那个圣灵降临的神圣时刻、来自天上的神圣声音、父与子关系的宣告、喜悦与欢欣的接纳的再现与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