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期(2001年5月20日) |
经文:太17:1-13 |
从这段经文我们看到耶稣带着使徒上山后,“脸面明亮如日头,衣裳洁白如光。”“有一朵光明的云彩遮盖他们,且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这段经历在我们这个时代很难想象。作为神的儿女,我们必须知道耶稣登山变像的属灵含义。 耶稣改变形象的地点是在高山。“山”代表天与地衔接的地方,是上帝显现的地方。耶稣登山变像就是告诉我们要与神亲近,从上帝那里得着启示。耶稣道成肉身来到世上,他同样要从天父那里汲取力量,好让他能在地上见证天父的完全、荣美。我们每天都要攀登属灵的高山,通过灵修与神亲近,在地上就能为主发光做见证。 登山变像的目的是告诉我们耶稣就是弥赛亚。太13:43告诉我们:“那时,义人在他们父的国里发出光来,象太阳一样。”耶稣脸上发光,有荣耀。将来在神的国度里,我们也要脸上发光。耶稣是每一个基督徒的榜样,让我们从他(人子)那里学习怎样在世上为人处世。 圣经说登山变像后,门徒看到摩西、以利亚在与耶稣对话。就向上帝求:要搭三座棚,一座为耶稣,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因为门徒非常愿意享受这样美好的与神同在的经历。然而圣经告诉我们,神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他!”这句话肯定了耶稣的身份,他是一位弥赛亚,而且是受苦的弥赛亚。从登山变像看,耶稣已经用实际行动来表明他接受了这样的身份。当我们看到山上风光非常优美的时候,我们还要记住,山下还有更多的需要。基督徒的灵性、属灵生命的操练,不是去逃避,而是要回到世界。我们要效法这位受苦的弥赛亚。 现在,因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受苦的心志较难建立,碰到挫折,就怨天尤人。耶稣为了救我们,在世上受尽苦难,让我们做个受苦的仆人,是主耶稣心中的挂念。今天,我们学习主耶稣登山变像,对我们有什么帮助?有什么意义价值呢? 我们当中有些年轻人,他们会来听道,也会灵修,可是这些都只能是他的一种记忆和经验。来到教会觉得很好,很感恩,然而一离开教会到现实中,就是另外一个样子,没有表里一致。神赐给我们生命,是希望我们在世上发光,为主作美好的见证。“让世人看到我们,就认出是基督的门徒。”吸引更多的人来信耶稣。耶稣登山变象的经历是让我们向神汲取力量,回到山下,在现实生活中体现你的价值,能够带领众人归主。 在二十世纪末,许多教会都兴起灵修的热潮,基督徒都在关心灵性的修炼。有些人离开现实社会,隐居到人烟稀少的沙漠、旷野去灵修。中世纪有一位出名的教父圣 伯尔纳,他出生在法国的贵族家庭,生活优裕,但他从小就向往简朴的修道院生活。成年后与一些志同道合的贵族青年,抛弃荣华富贵,尝试过一种严格和热忱的修道生活。后来伯尔纳建了一座修道院,奉行检朴的生活,以至于这间修道院成了当时成千上万的年青人追求的目标。圣 伯尔纳提醒世人不单重视属世的繁忙,更要重视与神的关系。就正如我们的主,重视与父的关系,但他要回到父为他安排的犹太社会中,去帮助穷苦缺乏的人。圣 伯尔纳注重灵性操练,并走出修道院,哪里需要帮助,他就去哪里。与神亲近,必须化为生命的动力。十七世纪的盖恩夫人书信,二十世纪蔡淑娟的“暗室之后”,考门夫人的“荒漠甘泉”,都是很好的灵修书籍。当我们在阅读这些属灵书籍的时候,当我们读《圣经》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读懂内在的涵义,而且要去行出来。 现在有两种极端,一种是完全与神亲近,回避社会;一种是在社会活动,与神亲近只是他们的借口。做为神的儿女,要明白神的心意,传福音必须走向社会,向世人去传,这样,神的心意就能满足。要把神的话语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不要有双重性格,遇到现实问题时,走社会的路,遇到灵性软弱时,又回到教会来。有人提出请教会帮助“灵修致富”,灵修乃是给你生命的力量,然后去面对社会。现实与灵修需要时空的因素,要有时代的背景,要象德兰修女“我只是耶稣手中的一枝铅笔”那样来事奉,德兰修女的灵修秘笈,就是每天清晨用2-3小时来向神祷告,向神汲取力量,去服事那些流落在街头的难民。现在世上也有在各方面濒临死亡的人,需要我们去拯救,我们要关心社会,知道社会的需要。 登山变像不仅让我们看到神性,也让我们看到耶稣基督人性的一面,我们要学习?人性的光辉、荣耀与温柔谦卑,这样我们的生命就会改变,就会流露出基督的荣美。亲眼目睹登山变像之后,再走入人群之中,去服事他们,与上帝同工,成就上帝旨意,这才是一个真正属灵的人。 |
(根据录音整理) |
从登山变像看信徒的灵性操练
张治忠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