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应许是我们的指望

俞礽平 传道

6:13-20

引言

“应许”这个词对基督徒来说应该是非常熟悉的,它与我们的信仰密切相关。我们所拥有的指望与神的应许有什么关系呢? 

、神的应许与先祖的得着(13-15节)

本处经文延续了之前作者所提到的(13节原文中有一希腊文连接词“因为”,和合本没有翻译出来):并且不懈怠,总要效法那些凭信心和忍耐承受应许的人。(来6:12)这里以先祖亚伯拉罕作为例子,说明了那些人,乃是凭着信心和忍耐以及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上帝的信实,而得着上帝的应许。

13节提到的先祖亚伯拉罕,对当时的基督徒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人物。我们看到上帝在应许亚伯拉罕的时候做了一件特别的事情,就是指着自己起誓,因为没有比祂更大的可以指着起誓。上帝以自己的誓言作为应许的方式,强调了这应许的有效性及无可置疑的确据。

14节记载的应许的内容我们回观故事的背景,会发现这应许是在亚伯拉罕献(捆绑)以撒的事件之后。有个地方我们要留意,就是上帝是在祂的誓言中重申祂对亚伯拉罕的应许。这个誓言所表达出的是应许不会马上兑现!这也意味着,亚伯拉罕在这条得着应许的道路上需要用信心来忍耐等候。还有一点我们不要误解,亚伯拉罕并非是“因为”恒久忍耐、而是“经过”恒久忍耐得着所应许的。也就是说,亚伯拉罕得到应许不是因为他恒久忍耐的功劳,而是因为上帝的信实,亚伯拉罕的恒久忍耐只是得到应许的过程。这与我们“信主得救”是同一个道理。我们能得救不是因为我们“信”,而是上帝的救恩临到我们,我们的“信”只是得到救恩的途径或过程。没有上帝的应许在先,忍耐是无用的;没有上帝的救恩,人的信也是徒然的。

15节提到“亚伯拉罕既恒久忍耐,就得到了所应许的”。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信仰的永恒角度来看。按照《圣经》的启示,上帝并不将一个人的离世视为生命的终点,相反,人的离世只是人归属于上帝永恒生命的一个节点。在亚伯拉罕离世之后,他的儿子以撒不仅发展出一个民族,而且在上帝的恩典中,有更多非亚伯拉罕血脉之人成为了他的后裔(参加3:27-29)。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永恒中上帝对亚伯拉罕应许的实现,他实实在在得着了上帝所应许的。

二、神的应许与信徒的指望(16-18节)

16-18节中,我们将看到作者进一步说明上帝的应许与信徒的指望之间的关系。

16-17节讲述了上帝起誓的原因。首先我们看到上帝的起誓被类比成当时人类以誓言作为最后定准的一般习俗。誓言类似某种约,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它提供了一种保证或担保,来了结各样的争论;另一方面,当被用于人类的争论中时,它表达出对有罪的一方受到惩罚、还义人以清白的期望(参王上8:31-32)。

然而我们也知道,因为神是信实的,不会违背自己的话,因此根本不需要透过起誓来证实自己的话。那为什么上帝还要起誓呢? 17节向我们阐释了原因:“神愿意为那承受应许的人格外显明祂的旨意是不更改的”。注意,“那承受应许的人”在这里不是指神曾经对之提供应许的那些人,而是指将来要领受神所应许之事的人,即作者所在的时代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所有新约信徒。“格外显明”表达出这是上帝特别的作为。为何?因为承受应许之人是软弱的。“显明”这个词在这个具有法律意味的文脉中所传达的是提供证明的观念,也就是上帝要透过起誓这个行动为祂的应许提供证明,让软弱的人能够更加坚定地相信祂不改变的旨意必将成就,因此,我们从上帝的起誓中看到了祂对弱者的体恤和仁爱之心。

这个“不改变的旨意”根据经文脉络,我们可以知道它所指的是上帝的拣选和藉耶稣基督所成就的救恩计划。这对承受上帝应许之人来说是何等重要。作者在之前(1-8节)警告那些背道之人是无法悔改的,可能这样的信息会对一些软弱的信徒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作者在这里为那些信仰不坚定的人提供了坚固保障——上帝的拣选和救恩是不会改变的。

18节我们便会看到这样的勉励。作者提到两件不更改的事,即神的应许和保证这个应许的誓言。藉着这两件不更改的事,作者说神决不能说谎,意味着神的信实和可靠。这使那些逃往避难所、持定摆在前头指望的人可以大得勉励。

“逃往避难所”这种意象式的写法,很容易让人想起旧约中的逃城,就是那些犯误杀罪者所逃往的避难所,他们进入其间以逃避寻仇者的追杀。不过,结合后面所提到的幔子和大祭司,这个避难所更容易被理解成可以避难的神的祭坛(参出21:12-14),而“摆在前头的指望”也就指向了这个救赎的恩典。将两者结合之前作者所提到上帝所赐的应许和旨意,不难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我们这些逃离了危险(逃离了自甘堕落的危险境遇)、抓住上帝所预备的救恩的人可以得到极大的勉励。可见,信徒的指望是在于上帝的应许。我们能得到的极大的勉励就是,只要我们在真道中没有背弃,上帝的救恩应许就不会改变。

三、神的应许与信徒的得着(19-20节)

在作者讲述了信徒的指望与上帝的应许之间的关系之后,他又进一步说明了信徒为何能得着上帝的应许。除了信徒逃往避难所并持定摆在前头的指望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耶稣基督已经作为先锋,作为永远的大祭司,为我们进入幔内。

19节将指望形容为灵魂的锚,形容它是又坚固又牢靠的。不仅如此,这如锚的指望还通入幔内。“幔内”所代表的是至圣所,而至圣所代表的又是神的同在。所以,作者表达信徒所拥有的指望是进入到神的同在中。

为何信徒能够有坚固、牢靠、且通入幔内的指望?20节说因为耶稣基督已经作为先锋、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成为了永远的大祭司,并为信徒进入幔内。如果我们结合《希伯来书》七章17、19节就不难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因着耶稣基督为信徒进入至圣所,信徒便可以靠着进入至圣所的指望,也能够来到神的面前!

“先锋”在这里所表达的不仅是跑在前面,还有“前导”的意思,就是耶稣基督居于首位,其后还有许多跟随者,这些跟随者正是追随祂脚踪的信徒。作者提到,耶稣基督不仅是作了先锋,祂还是照麦基洗德的等次作为永远的大祭司。

“麦基洗德的等次”所代表的是一次永远、不受时间限制;“祭司”则为中保,其主要职责是在人和神中间做和好的工作,代替人献上礼物和赎罪祭,并代表神显明祂赦罪的恩。耶稣基督作为这样的大祭司,表明祂已经为我们献上了完美的祭。“为我们进入幔内”,则表明耶稣基督已在神的同在中,祂在那里等候我们这些追随者的到来。

这个段落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表达信徒的指望不在缥缈之间而是扎根于上帝的行动中。上帝在历史中的作为,无论是给亚伯拉罕的应许,还是叫耶稣基督为我们进入幔内,都足以肯定祂给我们的应许是真实可靠的。我们的指望之所以可以得着,是因着上帝的作为,祂让我们在茫茫未来中,能藉祂所赐给我们的信心得以稳固,并且在盼望中奔向祂为我们预备的永远的同在。

小结

作为亚伯拉罕的后裔、作为上帝的新百姓、作为上帝应许的承受者,既然我们看到了亚伯拉罕被描绘为上帝应许实现道路上的坚固信心和恒久忍耐的典范,更看到了上帝是这应许实现道路上的坚实基础和坚固保障,那我们为何不去效法亚伯拉罕,将我们的指望建立在这位上帝的信实应许之上?求主怜悯我们,让我们的指望不是在于我们所拥有的身份、地位、名利或者外在的环境与资源,不是在于我们信仰状态的自我感觉,也不是在于我们对信仰的理解有多少,而是建立在这位已经为我们的缘故作了先锋以及按着麦基洗德的等次为永远的大祭司并进入至圣所的主耶稣基督身上。

神的应许是我们的指望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