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创4:1-7
亚当犯罪之后,罪不但进入个人的心,而且延续扩展进入了家庭与社会。人犯罪,不单是出于环境的因素,更是出于人生命中的罪性。圣经创世纪第四章,谈及该隐与亚伯的出生,从他们的名字、为人的品格以及他们的献祭,我们可以看到在亚当的后裔中有两种不同的人:一种是以该隐为代表的犯罪而自义的人,另一种则是以亚伯为代表的信靠且敬畏神的人,圣经藉着他们的为人以及他们各自与神的关系,给我们一些重要的提醒。
一、以为“得着”却是“虚空”(创4:1-2)
人类始祖犯罪后,被赶出伊甸园,离开神的面。有一天,夏娃怀孕生了该隐,便以“得着”给他起名。渐渐地,他们看到了该隐的为人和品格,越看越不对,越看越不像神所应许的那个“女人的后裔”(参创3:15),当亚当夏娃离开伊甸园后,他们日日辛勤劳苦、汗流满面,随着时光推移,肉体的软弱不断出现,他们开始失望了。于是,当亚伯出生的时候,他们给他起名叫“虚空”,因为在他们看来,多了一个儿子,也只不过多了“一口气”而已。到了第四章的末了,我们看到在亚当的后裔中,一直到以挪士出生,“人才求告耶和华的名”(参创4:26)。
当人犯罪离开“神的面”、不求告耶和华的名的时候,人以为可以单单靠自己、靠着努力、拼搏就“得着”一切想要的,从而产生了错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谓的“我的人生我做主、我的未来我做主、我的明天我做主”,却不知我们在上帝面前是何等有限、可怜和贫穷。人若离开上帝、离开“神的面”,便是虚空,离开神的人生,乃是虚空的虚空。
世人常常以追求名利为人生唯一的目标而为此终日劳苦叹息。据说当年乾隆皇帝巡察江南时,看到江面上千帆竞渡,不禁好奇地问左右:“江上熙来攘往者为何”?陪伴一旁的大学士纪晓岚随口答道:“无非为名、利二字。”可谓一语“道破红尘”。而对于基督徒来说,我们不是“看破红尘”,而是“看透万事”(参林前2:15),前者是消极绝望,后者是积极应对,是知道人生的虚空后,懂得去把握和应对,让“虚空”变得不“虚空”,靠着上帝的恩典、抓住祂的应许而敬虔度日。传道书一章2节记载:“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很多人在读传道书的时候很疑惑,以为传道书是在讲虚空,其实不然,传道书的中心内容是:“总意就是敬畏神,谨守祂的诫命”(传12:13),换句话说,不懂得敬畏神、不谨守上帝诫命的人生才是虚空,这是圣经给我们重要的提醒,也是神给我们严厉的警戒,神要我们明白,我们人生的全部意义和价值就是为神而活。切不可以为离开神可以凭着自己去“得着”,否则纵使花费一生的时日、在世界拼命地“抓”,最终仍不被神纪念,仍是虚空。
因此,神的儿女们必须明白两条非常重要的人生准则:(1)一个真正认识人生虚空的人,必然以敬畏神为他人生的全部意义,为神而活。(2)基督徒不当只为糊口而工作,而要把事奉神当作我们工作的目的。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得着”,而不是“虚空”。
二、以为“献祭”就是“听命”(创4:3-4)
只有当我们真正明白人活着不只是为糊口的时候,才会看重与神建立美好的关系,学会如何在神面前献祭,并且竭力讨祂的喜悦。圣经记载,该隐所献的是“地里的出产”,也就是说,是从受咒诅的地出产的(参创3: 17),而且也不是初熟的或是最好的出产。所以该隐是凭自己的意思、照自己的方法献祭与神,他是为“糊口”、为生活而献;而“亚伯也将他羊群中头生的和羊的脂油献上”,他敬畏神,知道这是神所喜悦的,所以亚伯存着一种事奉神的心来向神献祭。
圣经说:“耶和华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我们应当注意的是:上帝首先看中的是亚伯这个人,人“对了”,所做的“事”就“对”,因为上帝看重人的心。献祭,乃是用祭物(物质)的形式表明人与神之间的关系。以赛亚书一章11-13节中,耶和华说:“你们所献的许多祭物与我何益呢?公绵羊的燔祭和肥畜的脂油,我已经够了。公牛的血,羊羔的血,公山羊的血,我都不喜悦。你们来朝见我,谁向你们讨这些,使你们践踏我的院宇呢?你们不要再献虚浮的供物。香品是我所憎恶的;月朔和安息日,并宣召的大会,也是我所憎恶的;作罪孽,又守严肃会,我也不能容忍”。神并不要那些对祂毫无爱与忠心之人所献的祭物与礼物。所以我们必须明白,献祭之前要先成为“对的人”,如果人的内心没有真正的悔改、没有真正的信靠、没有真心爱神,那么献祭就是虚仪,不会蒙神悦纳。听命比献祭重要;神看中的是我们的内心以及我们全然的委身和一生的顺服。
求主帮助我们,让我们能够专注于听命,顺服在神的旨意中,也恳求神赐给我们有胜过罪恶的信心和力量,使我们行在光明的道中。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参撒上15:22)
三、以发怒抱怨代替悔改(创4:5-7)
神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因为该隐这个人“不对”,他的“心”不对、他的“心思意念”不对、他的生命不对。生命不对的人所献的祭物不会蒙神的悦纳。照理来说,该隐应该好好反思、省察自己的生命光景,并且好好悔改、祈求上帝垂怜。而该隐所表现的心态却是“大大地发怒,变了脸色”。“大大地发怒”表明什么?表明他心里在抱怨,抱怨上帝不公平,凭什么亚伯所献的你就悦纳,我所献的你就不悦纳。自义的人常常看不到自己的毛病,认为错的一定是别人,而不是自己,这样的人总是先抱怨别人而不是先自我省察,“自义”是该隐生命的特征,也是人的通病,是人的罪性使然。
世人也常常抱怨上帝不公平,为什么他事事顺利、工作事业家庭都那么好,而我却常常遇到困难、痛苦和挫折?小孩抱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丈夫抱怨在外工作太累、不顺心,妻子抱怨丈夫回来得晚、孩子又不听话,老人抱怨生活孤单……这个世界充满了太多太多的抱怨,人往往不会反思自己的问题,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不和睦,这是人在生活方面的“自义”。如果我们把抱怨的心态放在与上帝的关系中,那后果就非常严重,因为抱怨上帝乃是罪。保罗列举以色列人在旷野时向上帝发怨言,又特别说到“你们也不要发怨言,像他们有人发怨言的,就被灭命的所灭。”(林前10:10)旷野中的以色列人在玛拉遇苦水发怨言(参出15:24);在以琳与西奈之间的旷野为没有肉吃而发怨言(参出16:2-3);在利非订因无水喝而发怨言(参出17:3);在他备拉因发怨言而被火烧(参民11:1);听探子回来报恶信就发怨言(参民14:2);因可拉叛党被神惩戒、被地吞灭而发怨言(参民16:41)。面对以色列民如此多的怨言,神要摩西、亚伦转告百姓说:“这恶会众向我发怨言,我忍耐他们要到几时呢?以色列人向我发的怨言,我都听见了。你们告诉他们,耶和华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我必要照你们达到我耳中的话待你们。你们的尸首必倒在这旷野,并且你们中间凡被数点的、从二十岁以外向我发怨言的,必不得进我起誓应许叫你们住的那地。’”(参民14:26-30)
约伯在面对美好环境的改变、儿女的死亡、财产的被掳、健康的失去时,他的妻子发怨言说:“你仍然持守你的纯正吗?你弃掉神,死了吧!”约伯却坚定地说:“‘你说话像愚顽的妇人一样。哎!难道我们从神手里得福,不也受祸吗?’在这一切的事上,约伯并不以口犯罪。”(参伯2:9-10)。我们看到在选民的历史中,上帝的百姓因抱怨带来责罚甚至咒诅,神的选民常常自义而不肯悔改,导致了一系列可怕的后果,这给我们今天属神的儿女一种严厉的警戒:不要自义,要常常自省;不要抱怨,要常常感恩;不要犯罪,要常常敬畏神。
亚伯献祭蒙悦纳是因为神先看中亚伯这个人,才看中他的供物。因此我们必须先靠主耶稣基督成为神所喜悦的人,才有可能让神喜悦我们的工作。我们所作的事最重要的是求神看中,不是求人看中,若神看中了别人所作的,而不看中自己所作的,不要先抱怨神或人,应当先自省、反思自己:“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门前。”神不偏待人(参罗2:11),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参出34:7)。
让我们谨慎自守,反思自己的生命光景,常常祷告,不自以为义,不发抱怨。在事奉为难时、疾病缠身时、生活贫穷时、同工相处有矛盾时,让我们牢记经上的话:“凡所行的,都不要发怨言、起争论。”(腓2:14)“你们要互相款待,不发怨言。”(彼前4:9)“要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因为这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帖前5:16-18)